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历经372天的精雕细琢,广州建筑集团属下房建公司承担的中山纪念堂25年来最大规模的屋面修缮工程圆满收官,中山纪念堂的琉璃瓦重现碧蓝色的光辉。7月26日上午,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了屋面修缮工程竣工仪式暨穗港澳文物古迹保护利用交流论坛。
▲广州建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湖清受邀参加竣工仪式
全面揭瓦“体检”,专家“把脉问诊”
广州中山纪念堂坐落在越秀山南麓,是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旧址,于1928年动工,1931年落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传统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承载着城市记忆,更载满人民乡愁。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山纪念堂的“身体”逐渐出现建筑设施老化、屋面漏水严重等“老年”症状。为保证文物安全,2023年7月,纪念堂启动25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作,由广州建筑集团属下房建公司承担。修缮内容包括约5000平方米屋面揭瓦补漏,约800米屋面排水管道疏通,屋面紫铜天沟、飘檐、檐口椽子等结构的修补。
▲屋面修缮还原历史风貌
以党建为引领,助推项目建设
自2023年7月10日修缮工程启动以来,房建公司党委深入推进“支部建在项目上 引领高质量发展”工程,成立中山纪念堂屋面修缮工程项目临时党支部,发挥项目一线党组织“桥头堡”作用,联合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 发挥合力 互促互进”主题党日活动,增进沟通协调,把握节点要求,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施工进度,以“匠心铸造”和“绣花功夫”,逐一破解修缮难题,力求还原这座广州地标建筑的风貌。
▲中山纪念堂屋面修缮工程项目临时党支部成立
精准“对症下药”,满足质量要求
中山纪念堂屋面大量采用预制板进行铺设,经勘查,屋面漏水主要原因是:面层瓦件老化开裂,瓦面渗水,板瓦底部填满砂浆,原有琉璃瓦开裂后排水不畅,雨水积聚在预制板拼缝处,拼缝材料老化便造成漏水。因此,如何处理预制板拼缝是工程的关键。
经过20余次试验,项目部在尊重原有工艺的情况下,采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结合的方案进行施工。先根据原状填缝工艺进行修补,然后采用聚脲和聚酯纤维布在表面封缝,优化原有防水工艺,确保防水效果。项目部采用传统的岭南铺瓦工艺,通过架空板瓦、叠瓦10厘米、板瓦铺设砂浆位置不上釉、板瓦筒瓦穿铜丝拉结等方式,做到防止板瓦底积水、确保瓦面不反水、保证瓦件不下滑。同时,根据传统材料的特性在不同部位铺瓦,例如板瓦底用粘性强的锤灰,板瓦之间用有防水效果较好的桐油灰,瓦筒用有隔热作用的草筋灰。
▲屋面施工中
守住安全底线,实现“修缮不打烊”
项目部采取最高标准的全包围综合钢脚手架、外挂冲孔板的形式,脚手架搭设的水平单边长度超60米,高度超30米。项目部在主体建筑各出入口设置安全通道,在施工区域搭设防坠棚,加强安全巡查,做好脚手架加固,严格控制施工产生的噪音、粉尘,把对游客和观众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期间,纪念堂主体建筑共接待游客107万人次,举办文艺演出158场次。
▲中山纪念堂完工后
广州建筑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署,深化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贡献广建“匠心”力量。
来源 | 总承包集团 郑育芬(文)陈志盛(图)
编发 | 集团党群工作部 龙锟 李钊雯
发布 | 集团办公室 张晓莹